我的第一部手提電腦,購於2000年底,在台北世貿中心電腦節會場購買,沒記錯應該是4萬多元新台幣。12.1吋屏幕,Celeron CPU,10GB harddisk,是當年的入門機種。當年買來只是方便我寫作業找資料而已,感激它陪伴我渡過了一段人生最寶貴的歲月。
我的第一部notebook是Asus所出的。
2002年12月,領到我畢業後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第一份薪金,買了我第二部手提電腦,而這部Sony手提電腦的價錢等同我當時兩個月薪金,但我覺得是值得的,這部電腦配備16.1吋屏幕,pentium 1G CPU,harddisk有多大忘記了,只記得部電腦在當年是屬於中高階機種。
2004年4月,我的notebook無緣無故壞了(後來才發現harddisk死了,換了新harddisk後送了給當時的女友),那時候一家四口蝸居在300多尺的公屋,個人空間幾乎就只有在床上,每天都不能和notebook分離,所以舊電腦壞了幾天就急不及待要買部新的。
一直覺得Sony很好用,所以新notebook也是Sony的,價錢仍清楚記得是$14,800,因為那時候前不久才買了部palm和hardisk,一個月左右便花了近$20,000,使我心驚膽顫,暗地裡發誓一年內不再購買任何電子產品。這部Sony V505沒有令我失望,是我用得最久,感覺最滿意的一部電腦,不枉我付出高昂代價,直到2007年末才退下火線。
2008年11月,忍不住買了這部當年很流行的「Netbook」。便宜但效能一般,只能用作文書處理、上網與看電影,打開photoshop也有點勉強。
2009年未,市場推出了一些號稱輕便與效能兼備的laptop,稱作「ultrabook」,價錢多少我也忘了,對這部電腦也沒什麼印象,只知道它無緣無故速度變得很慢,然後壞了,同是日本品牌,比起sony真的差遠了。
2013年10月,我再一次支持台灣品牌,買了部Acer Laptop,本身這電腦的效能沒有問題,但我不太喜歡Windows 8的使用體驗,後來升級到windows 10才好少少。
機身輕薄之餘更有13.3吋大Mon,但用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128GB SSD不夠用,鍵盤設計不就手,不能直接按F1、F2等。
到了現在2016年10月,受了太多youtuber的影響,開始玩剪片,本來用adobe premiere去剪,但發覺無論我的手提電腦或desktop效能都不足夠,我開始有意轉用macbook pro,在13吋或15吋好之間掙扎了好一段時日,等到最新一代macbook pro在十月底開始接受預訂,最終選了解你吋。
把CPU升級至i7, Ram增至16gb和512gb SSD。暫時來說很滿意,或許將來換電腦仍會繼續選用macbook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