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

我的IT工具博物館 - 隨身聽篇

1997年,那是Discman仍然非常流行的時代,MD雖然早在92年左右已經面世,但仍是極少數人使用的產品,也許由始至終,MD都是只屬於小眾市場,雖然它直到2012年才停產,但據我個人觀察,MD流行的時間大概只在1997-2003年左右,很快便被一眾mp3隨身聽和ipod打敗。

當年我買MD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MD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錄歌,而且音質有CD的質素,體積也比Discman細。我的第一部MD機是Denon的DMP-R70,但買了當晚便發生了極悲慘的意外(其實是我on9),就是我忘記加變壓器而誤插了110V的火牛充電,MD機充電功能立刻消掉,只能另購外置電池充電。


當年的一位好朋友對電子零件略有研究,為我部MD機做了小手術。但這部MD已不適直帶出街使用,只能負責錄歌。

1998年,再買一部沒有錄歌功能的MD機。

2002年,當大部份人都仍在用電腦聽mp3的時候,我走在潮流尖端,買了一部mp3隨身聽,容量128mb。

2003年,又買了兩部,都是些便宜劣質貨品。

2004,買了海量4GB版本,當時至少儲1000首歌。

2005年,又買。但不夠一年又壞掉。

2006年年初,公司發了1500元年終獎金,我用來買了這部ipod nano,2GB容量。

2009年,再買這部ipod Classic,120GB容量,直到現在2018年,仍然能正常操作播放,只是內置的電池已不堪再用,必須一直插著電源才能使用。這也是我暫時最後一部純音樂播放裝置。此後我聽歌都是用電話。

本來有想過買一部現時頗流行的DAP (Digital Audio Player),內置Hi-Fi級的解碼裝置,品質已不是以前的mp3可比擬。只是我最後打消了念頭,因為追求絕頂音質對我意義不大,我的耳朵分辨不出來,現在電話加上無損檔案已經很足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