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

聖經與諾貝爾和平獎

聖經說:「似乎貧窮,卻是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」「不要自己伸冤,寧可讓步,聽憑主怒(或作:讓人發怒);因為經上記著:主說:伸冤在我;我必報應。」

在聖經裡有很多類似的勵志語句或故事,這些故事鼓勵信徒忍讓,去接受他們現實中的不幸,凡是上帝自有安排。只是我卻很疑惑,貧窮就是貧窮,怎會是富有?沒有就是沒有,又怎會是樣樣都有,雖然我明白聖經只想宣揚一種「知足常樂」的道理,但我卻忽發奇想,有了一些不同的解讀。

如果認同了聖經那些語句或故事,這樣身處基層的人士或弱勢社群本來對社會、對當權者的不滿將得到轉移,美其名是有助社會和諧穩定,內裡卻是把大眾欺騙、收編,合理化統治階層與既得利益者。

馬克思說「宗教是精神的鴉片」,以前讀書時也曾聽說過,統治階層靠兩樣東西去協助其統治,一是「壓制性國家機器」、另一樣是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」,「壓制性國家機器」是指軍隊、警察、監獄、政府等,用以控制人民,但單靠這些並不足以作出有效統治,還須依靠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」,是指學校、教會、傳媒等,所謂國民教育,無非是灌輸效忠國家的思想,具體成就體現於國內一班「憤青」身上,所謂「國家」只是抽象的概念,實質是要效忠當權者(例如共產黨),而傳媒與教育相輔相承,電視是最有效的社會控制,瑩光幕一發亮,人們便會停止交談,目不轉睛地看著那發聲的機器。

關於「壓制性國家機器」與「意識型態國家機器」的論述出自哲學家Loius Althusser的著作《意識型態與意識型態國家機器》。另外意大利哲學家Gramsci也有相似的論述,他在「意識型態爭霸」一書中,曾有一句名言:「統治階級往往塑造『特例』,來馴化、收編被統治者的反抗。」每幾個星期派一次「金多寶」,每週誕生數個「暴發戶」,一張小小的,中獎機率億萬分之一的六合彩,好像真的成功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,讓我們寄望自己的人生能因它而改變,不再選擇相信自己。而在我們一次又一次失望的輕嘆聲中,真正因這張彩券而得利的,永遠都是那些不用買彩券的人。

我無意冒犯聖經與基督徒,我沒看過聖經,那些語句只是從其他書本斷章取義,只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,是否該頒發一個諾貝爾和平獎給「聖經」,因為它可能令這個世界少了許多抗爭。

1 則留言:

千女 提到...

幾鍾意你個六合彩理論。
當某一種思想成為集體意識,個威力的確可以好大。文革係一個例子。
但可以係壞事,亦可以係好事。好似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咁,就係一種集體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