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內地高調禁止2D版《阿凡達》在戲院上映,好讓《孔子》上映前掃除勁敵,這則新聞成功讓我知道有《孔子》這一套電影存在,我想也達到了他的宣傳效果(只是宣傳也有分正面與負面)。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《孔子》被認為符合國家「主旋律」,政府在背後力撐,對外與對內皆有不同意義。對外而言,圖以儒家治國,洗脫西方「中國威脅論」的形象,及對「大國崛起」的疑慮。
因為孔子在外國不是無名之輩,日本、韓國受其影響甚深,他在17世紀時亦對歐洲啟蒙運動有正面幫助。傳敎士利馬竇在1687年把《論語》翻成拉丁文,在法國出版,其後的法文版、英文版亦陸續面世,影響了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如伏爾泰、萊布尼茲等。他們對孔子思想甚為推崇,讚賞其為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,因箇中並無迷信,荒謬傳說,也沒有曲解自然。
現今中國要建立崛起卻和平的國際形象,孔子的「以和為貴」、「民貴君輕」思想,可幫助減輕外國對中國的疑慮,孔子又再充當起中國首席推銷員。中國自2004年起,在全球設立教授漢語、傳播中國文化的非營利公益機構「孔子學院」,預計今年全球將設立500家。
對外是推銷員,對內則淪為政治工具,孔子強調忠君愛國,他的思想核心是維護等級制的,主張復古倒退,這些思想早就不合時宜。中國自從五四運動,把孔子當作是舊文化象徵,趕出中國的統治,才出現了民主科學。尊孔的人還是高呼,小人與女子難養也,簡直是一群愚民!到了文革時期,破四舊、批林批孔等,都是中共自己攪出來的,時移世易,阿丘仔又被人抬出來愚民,「被孔子」亦已成為2010年最新的流行詞彙。
只是在現今網路社會,思想控制這一套已經行不通,最近Google退出中國,早前「綠霸」推行失敗,顯示出中共想把整個大陸變成一個「內聯網」(intranet),把一切他認為不適宜內容都排除在外,但守者千里,攻者一點,總會百密一疏的,現在國內已很流行「翻牆」技術,即使用者繞過防火牆任意連線到國外網站,當權者所作的最終都只會徒勞無功。
2010-02-17
中共建區域網鎖網民
近年伊朗和東歐等國政壇動盪與互聯網密切相關,網絡也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及對中共統治地位構成巨大衝擊。惟此近年中共投數百億圖打造網絡「銅牆鐵壁」。
去年 7月 5日新疆騷亂後,中共以 twitter和 facebook等網站成為顛覆分子串聯溝通工具為由封殺;去年 10月 1日建政 60周年,當局為保慶典平安又大規模清理網站;去年底又以反色情為由清理網站,一時間內地網站「血流成河」。北京當局還耗資數百億元人民幣,在全國推行「金盾工程」,構建電腦防火牆、組建數十萬人的網絡警察,構建規模龐大全面掌控社會動態的網絡公安。
最近又提出要構建全球最大的中國區域網,意圖將近 4億網民鎖在自成一體的小天地。海南大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畢研韜指,政府想完全封鎖信息、箝制輿論的做法是愚蠢的;網絡封鎖不僅無助社會穩定,反令民心向背,損害國家形象。
現今中國政府封鎖互聯網,就像明朝閉關鎖國,開啟了大黑暗時代,而西方則進行「工業革命」、「文藝復興」,使本來軍事文化一直領先的中國落後於西方。以史為鑑,可以知興替。
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
推銷員 - 孔子
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電影:竊聽風雲
《竊聽風雲》是麥兆輝及莊文強繼《無間道》後的另一力作,總覺得這對拍檔的電影風格和杜琪峰及韋家輝很相似,不知他們之間是否有某程度上的師承關係。
有些人喜歡把《竊聽風雲》拿來跟《無間道》比較,認為後者比前者高兩班,我是一直不明白何以有那麼多人把《無間道》捧得那麼高,電影本身是可以也算是好看,但不至於被這樣捧到彷似殿堂級的經典程度。我是認為《竊聽風雲》是比較好看的。
一向的共識都是外國電影比港產片好看,事實上也是如此,但我認為港產片「說故事」的方法沒有問題,甚至比很多外語片都好,但礙於文化環境因素,港產片是拍不出像《阿凡達》、《蝙蝠俠》那種超自然超現實題材電影,勉強要拍,也一定慘淡收場,因為香港地方太小空間太狹窄了,觀眾是沒有足夠的想像力去認同這些情節,會覺得荒謬。所以港產片大概只能拍些警匪、打鬥、鬼、愛情或兩溝三溝四溝等題材,新鮮感是很難有的了,只期望有靚的新酒瓶。
說回電影本身,主題是《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》,一時的貪念是可以家破人亡的,為了教化世人,故事註定是悲劇收場,劉青雲飾演的角式因為是被逼犯案,可免一死。但古天樂犯案也是現實逼人,情有可原,三個主角中最該死的可能就只有吳彦祖了。
當然無可避免的劇情會有一些犯駁,例如三人蠢到上遊艇救李子雄、古天樂結尾復仇等。但這已是不重要。談戲劇創作有時會講一種戲劇與觀眾間的一種心理現象,叫做Willing suspension of disbelief (硬譯是自願暫停不信任),可以稱為「放下理性」,觀眾願意放下理性,接受一些不合邏輯的情節或環境,以方便投入故事中,所以可以接受張無忌在瞬間練成乾坤大挪移、接受一個「無間道」隻身反轉黑社會,如果我們以理性分析,可能已一早離場,但由於戲味太濃,我們願意放下理性,換取片刻的歡愉。
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
鄉愿,德之賊
今日公司春茗,第一次感受到新公司管理層的豪氣,食物只是普普通通,主要是抽獎部分,全部是現金獎,主席先生(姑隱其名)至少拿了十萬元獎金出來,最後由二十多名同事瓜分,這還只是小意思,他還承諾今年會請全公司同事往日本旅行,對於一直捨不得花萬多元團費的我而言,確是一個好消息。
另外席間還玩了些小遊戲,每次參與一些遊戲或比賽,無論性質如何,我都有很想嬴的衝動,雖然說只是一個遊戲,輸贏只是幾百元獎金的差別,而我們從小被教育輸贏並不重要,但我覺得參與了便要全力以赴,這是體育精神的問題,重要是要服輸,要承認這方面別人比自己優勝。我最討厭的是和稀泥,我稱這種人為「鄉愿」。
孔夫子說過:「鄉愿,德之賊。」鄉愿,指貌似忠厚,實際沒有一點原則,只知媚世趨權的人;賊,是損害的意思。
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電視劇《蝸居》
最近大陸有一套引起很多話題的電視劇《蝸居》,套用大陸用語,就是很「火」的意思,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它的內容,講述都市人買房子的困難,以及由此引起的一連串問題。它正好反映現實環境,所以特別有共鳴。故事發生在上海,但電視劇卻把他改成「江州」,劇中高官落馬、遷拆命案的情節,有影射之嫌,讓人看得特別過癮。
我其實也很久沒看電視劇了,一來真的沒什麼閒情去追,二來劇情陳腔濫調,台灣的不用說,都是如少女漫畫般的情情荅荅,香港的也是毫無新意,就如資深傳媒工作者蕭若元所言,無綫電視劇這幾十年只有三條公式:(1)成長,讓一個人物在成長中遭逢挫折,變得不擇手段,最後覺悟反樸歸真;(2)復仇或爭產,集中寫大家族中的恩怨情仇;(3)愛情,講一對男女如何經歷歲月風雲最終走在一起。千篇一律,看得令人煩厭。
在大陸這個相對侷促的創作環境,反而能創作出這樣有意思的作品,證明創作也要與時並進,要與現實環境楔合,才能引起觀眾的共嗚。 誠意向各位推薦。
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
除夕吃西餐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