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
電影:竊聽風雲



《竊聽風雲》是麥兆輝及莊文強繼《無間道》後的另一力作,總覺得這對拍檔的電影風格和杜琪峰及韋家輝很相似,不知他們之間是否有某程度上的師承關係。



有些人喜歡把《竊聽風雲》拿來跟《無間道》比較,認為後者比前者高兩班,我是一直不明白何以有那麼多人把《無間道》捧得那麼高,電影本身是可以也算是好看,但不至於被這樣捧到彷似殿堂級的經典程度。我是認為《竊聽風雲》是比較好看的。



一向的共識都是外國電影比港產片好看,事實上也是如此,但我認為港產片「說故事」的方法沒有問題,甚至比很多外語片都好,但礙於文化環境因素,港產片是拍不出像《阿凡達》、《蝙蝠俠》那種超自然超現實題材電影,勉強要拍,也一定慘淡收場,因為香港地方太小空間太狹窄了,觀眾是沒有足夠的想像力去認同這些情節,會覺得荒謬。所以港產片大概只能拍些警匪、打鬥、鬼、愛情或兩溝三溝四溝等題材,新鮮感是很難有的了,只期望有靚的新酒瓶。

說回電影本身,主題是《一念天堂,一念地獄》,一時的貪念是可以家破人亡的,為了教化世人,故事註定是悲劇收場,劉青雲飾演的角式因為是被逼犯案,可免一死。但古天樂犯案也是現實逼人,情有可原,三個主角中最該死的可能就只有吳彦祖了。



當然無可避免的劇情會有一些犯駁,例如三人蠢到上遊艇救李子雄、古天樂結尾復仇等。但這已是不重要。談戲劇創作有時會講一種戲劇與觀眾間的一種心理現象,叫做Willing suspension of disbelief (硬譯是自願暫停不信任),可以稱為「放下理性」,觀眾願意放下理性,接受一些不合邏輯的情節或環境,以方便投入故事中,所以可以接受張無忌在瞬間練成乾坤大挪移、接受一個「無間道」隻身反轉黑社會,如果我們以理性分析,可能已一早離場,但由於戲味太濃,我們願意放下理性,換取片刻的歡愉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