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圓圓曲》由清初詩人吳偉業所作,整首曲很長,但最精彩的集中於頭四句。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主要都是靠這首《圓圓曲》而廣泛流傳的。
鼎湖當日棄人間,破敵收京下玉關。
慟哭六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。
譯文:
黃帝在荊山下鑄鼎成功後離開人間(借指崇禎帝死去的那一天),吳三桂引清兵由山海關進發,擊敗李自成部隊,收復了北京城。明朝軍隊都在為崇禎之死而服喪致哀,吳三桂卻為美女陳圓圓而怒髮衝冠。
相傳李自成攻下北京,崇禎自縊後,吳三桂有意向李自成投降,但李自成抄了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家,吳三桂認為自己投降後,其家人將得到釋放,但有人報信其愛妾陳圓圓也被搶走。這可不得了,吳三桂立即回兵山海關,為明朝披麻帶孝,引清兵入關,反擊李自成,因而有「慟哭六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」這一名句。
不過這一舉動卻觸怒了李自成,把其父親吳襄一家五十餘口殺盡,吳三桂表示盡忠不能盡孝,但其實是為了陳圓圓而把其一家都出賣了。
雖然如此,這一不孝行為卻為其換取了三十年的榮華富貴,受封平西王,稱雄雲貴一帶。直至康熙有意撤藩,令其退休還鄉,吳三桂立即打出反清復明旗號起兵反叛。後有詩諷刺吳三桂,詩日:
李陵心事久風塵,三十年來詎臥薪?
復楚未能先覆楚,帝秦何必又亡秦。
丹心早為紅顏改,青史難寬白發人。
永夜角聲應不寐,那堪思子又思親。
解釋:
第一句引用了西漢名將李陵的典故,這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,必須詳細描述。
當時李陵奉命北伐匈奴,率領其中一支五千步兵向北深入沙漠,行軍三十餘日,跟匈奴三萬大軍相遇,李陵迎戰,殺數千人。匈奴召集援軍,約八萬餘騎,李陵只得撤退。但最強悍的步兵,擺不脫騎兵的追擊。匈奴兵團分為兩翼,左右展開,把李陵兵團夾在當中。李陵且戰且走,數日之後,退到一個不知名的山谷,規定士兵受傷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車,受傷兩次以上的改為駕車,受傷一次的繼續戰鬥,又殺匈奴三千餘人。再走四五日,李陵兵團在樹林中設下埋伏,又殺匈奴三四千人。匈奴軍隊以十六倍於敵人的精兵,追擊十餘日,不能取勝,簡直憤怒得發狂,攻擊更加猛烈。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,又殺匈奴兩千餘人。匈奴軍已經發現李陵是一支孤軍,更緊追不捨。兩翼越過李陵,在李陵前方合圍,切斷退路,箭如雨下,呼喊投降。李陵繼續戰鬥,一日之內,射出五十萬箭,箭遂用盡。拋棄車輛輜重,全體徒步前進,李陵歎息說:「再給我們每人十枝箭,就能支持到邊界。」然而,他沒有箭。夜半,李陵下令擊鼓突圍,鼓已破裂,不能發聲。李陵命向四面八方衝出,一以分散敵人注意,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中國向政府報信。他率親軍十餘人,越嶺南走。匈奴兵團潮水般追擊,李陵身上除短兵器外,沒有他物,不能阻擋敵人縮小包圍圈。終於被俘。李陵投降只是權宜之計,一心等待機會逃回中國,可惜當時漢武帝並不諒解,認為他應該戰死而不應投降,最後把其全家抄斬。
詩人用這典故質問吳三桂是否如李陵一樣,降清只是等待機會復明。三十年來原都只是在臥薪嚐臥膽,比勾踐還要多二十年,真係辛苦晒。
「復楚未能先覆楚,帝秦何必又亡秦」,是說你要恢復明朝,但總不能先把它滅了吧?當日吳三桂降清後,一路打到雲南,後入緬甸活捉南明永曆帝,把其殺死。
「丹心早為紅顏改,青史難寬白發人」,你的忠心當初早就為陳圓圓改變了,雖然你己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,但歷史不會因為你老而原諒你的。
「永夜角聲應不寐,那堪思子又思親」,你這把年紀還能帶兵嗎,而且你的獨子吳應熊也因為你的叛變而被害死了,你已經「冚X鏟」了。
這首詩把吳三桂的反骨性格表露無遺,據說是由清人謝四新所作,但並無實證。
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
《圓圓曲》與吳三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2 則留言:
攪乜鬼,上歷史堂嗎?
你對文學同歴史咁有研究,覺得你可以更上層樓架!
張貼留言